“投前知情,投后反思”:云鋒基金董事總經理朱藝愷的投資方法論
發布時間:2019-07-19 15:35 閱讀次數:29929
活動時間
2019年05月13日 00:00
活動地點
長江商學院深圳校區
每一次投資都是一場持久戰,投資過程中如何合理規避風險,獲得高收益?企業創始人能從中得到哪些啟發?云鋒基金董事總經理朱藝愷先生總結了八個關鍵字:“投前知情,投后反思”。做到知己知彼,方可百戰百勝。
每一次投資都是一場持久戰,投資過程中如何合理規避風險,獲得高收益?企業創始人能從中得到哪些啟發?云鋒基金董事總經理朱藝愷先生總結了八個關鍵字:“投前知情,投后反思”。做到知己知彼,方可百戰百勝。

注:本文根據朱藝愷先生在5月13日長江商學院青騰-未來商業學堂三期班第六模塊——中國資本市場方略與企業科技創新密碼課堂分享內容整理而成,有刪減。
一、投前知情
投資就是投企業,我們投資企業的標準是什么?與錢有關的事情,都會涉及人性,怎么辨別一個好公司、怎么識人和相信人,都不是簡單的事情,那么,投資前該考慮的核心問題有哪些?
首先你要看這個行業的實際情況,一個值得投的行業要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。比如一家企業占整個市場份額的70%,看似很有優勢,實際上這個行業即使做到100%的市場份額,也只有20億,那這家企業就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。比如說看今天中國的安全市場,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,但現在安全市場的上市公司已經有好幾家,每家上市公司的營收平均都是幾個億到十幾個億,利潤幾千萬致幾個億左右,業務模式幾乎完全一樣,沒有特別大的公司,主要還是這個市場目前的規模還不大。
像這樣的市場,你會投嗎?怎么投?這里面包含了許多學問。我的投資邏輯是,打過仗還能活下來的人就是我要投的人。中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且殘酷,只有從這個環境中跑出來的才可能是今后的頭部企業。所在當你在看行業時,一定要選擇有足夠寬和深的行業,暫時落后的不一定不好,實際上真正的大公司都是從競爭的行業里出來的。
還有一個是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及其變現能力。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是,這種商業模式講得通嗎?能夠實現嗎?有沒有變現的可能?從投資者的角度看,我們投的項目不一定盈利,但是最好有現金流。商業的本質就是盈利。沒有一個投資者是白白施舍,不求回報。在創業初期可以沒有盈利,但一定要有正向的現金流。正向的現金流是你用錢的速度不超過你收入的速度。比如今天我用1000萬,能帶來1億的收益。如果再加1000萬,則能帶來2億的收益。收入永遠大過投入,這就是正向的現金流。
這個企業還需要有一個好的領導。以前可以孤軍奮戰,但現在必須要團隊協作,因為一個人的智慧無法應對這么復雜的環境,所以選擇一個好的行業領軍人物至關重要。
此外,股權結構必須設計合理。我相信你們其中可能有人吃過虧,做了很多事,股份卻只分得一點點。這種現象在創業公司并不罕見。比如大學同寢室的四個人創業,每人分得25%的股份,等到公司大了后,重要決策產生分歧,誰也做不了主。這種均攤的股權結構在一開始就是不合理的。還有一種,兩個人付出的一樣多,一個人分得90%,另一個人分得10%,這樣也是不合理的。當你碰到這種存在不合理股權結構的企業時,最好要繞過它,別去碰它。
還有就是法律結構上的上市障礙。這個問題很關鍵。有的公司天生法律結構存在瑕疵,很難處理。比如一個老板創辦了5家公司,全是關聯企業。這在內地是不被允許的。所以在你們公司的發展過程中,最好在早期就請人梳理法律機構,若有不合理之處,盡早調整。
再一個是競爭格局,即商業模式的獨特性。一個好的場景能提供足夠大的空間讓你的企業生存。比如,我開發了一項很牛的人工智能技術,別人也會說自己的技術很厲害,但這些技術不是關鍵,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場景,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場景為前提,企業就難以做出有競爭優勢的東西。
企業的成長因素同樣值得考慮。有的企業是靠人成長,而有的是靠行業環境。比如在安防領域,市場需求源源不斷,究其原因,國家對安防極其重視。你可以再深入分析這個行業,它發展如此好的內因和外因是什么,哪一個更重要,以及它今后會遇到的瓶頸以及應對的辦法,這些都需要提前考慮。
最后一點是足夠深的壁壘,這是企業的生存之道。如果沒有足夠深的壁壘,企業就容易被競爭對手打敗。好公司不是靠利潤來判斷,它應該是一家細分行業里的龍頭公司,或者說是這個細分領域里最好、最具代表性、最能成長的公司。即使這樣的公司目前規模不大,盈利不高甚至有虧損,你也不必擔心。比如美團、大眾點評,依靠背后團隊多年積累起來的經驗,形成了很大的壁壘,難有對手與之競爭。

投一個企業是不是一定要靠IPO退出?我認為不一定。因為如果是很好的公司,最后是不用擔心退出問題的,退出的方法有很多,IPO是一條路,并購也是一條路。
如今大家對IPO有兩個誤解,一個是認為公司IPO后,PE會有50倍、80倍,而并購的PE只有15倍,豈不是很虧?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,不必一開始就獲得現金,可以換成上市公司的股份,一旦公司股票上漲了,得到的收益不也是一樣的嗎?現在A股的IPO面臨極高的風險,企業走IPO的道路很艱難,所以不妨走另外一條輕松一點的路。
還有一個誤解是,國內普遍認為公司上市了才更有面子。但事實是國外的很多私人企業,擁有很好的盈利,但并不上市。大家需要明白一個道理,公司一旦上市成為公眾公司,凡事都是透明公開的,炒股人、研究員以及競爭對手無時無刻不在看你公司的情況,隨時隨地都會遇見敵人。與其這樣,為何不在誰也看不到的地方,想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呢?當然前提是公司要有足夠的現金流,而且發展很好。現在有些不上市的公司,收益很好,發展也挺成功。每個企業有不同的情況,IPO并不是唯一的出路。
投資這個事兒,不輕松,我的建議是一定要讓專業人士來做。你們作為企業家,可以投熟人的項目,也可以投早期項目,這是我比較鼓勵的。但我不建議你們各位做專業的投資,因為專業人士有一套規范的流程,算賬、研究、評估等等,一般人是做不到的。
近日小米IPO,它的投資者一次可以賺20億美金,大家都很羨慕。但是回想一下,小米在早期無人關注,就是在那個時期,你投資它并且一直賭下去,才能有這么大的收益。但這其中的風險無人得知。還有一個例子是今日資本的徐新投資京東,最早沒人看好京東,只有徐新堅持投資,這不光是眼光還要有很大的毅力,所幸京東最后走出來了。
好的投資,除了有運氣,還有投資者堅毅的性格、戰略性的眼光以及超凡的毅力。只有在早期下注并且連續投資,才能有今天這么大的回報。
那是什么決定投資的輸贏?是投資的金額。投資就如買股票,你會說今天買了一個暴漲的股票,5個、10個漲停板,可是只買100股會有多少收益呢?你要all in 才會有大的收益。今天很多大投資家就是在這上面贏的。例如巴菲特,他的投資邏輯很簡單,等到暴跌的一天再出手,而且他會利用銀行的杠桿,因此出手的金額很龐大。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掙大錢。投資邏輯很簡單,投100萬翻100倍最后是1個億,但100倍是個多么艱難的運氣,但如果我投10億,即使只賺一倍,也有10億。成功的投資人,不光是說他投了多少公司,而是還要看他在每個公司上投了多少錢。
所以投資這個事兒,不是簡單的賭博,而是需要專業投資人員通過市場調研,模型計算、分析和預測后作出的決策。比如一個好公司,門口站的全是投資者,大家都想投資,是什么原因?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能投進去就能大概率賺錢的機會,投得多賺得多。我們投資經常會使用杠桿,借別人的錢來投資,對你們做企業也是一樣的,可以用金融機構的錢,但前提是你要算清自己的底線,控制好風險。
投資機構的好壞差異就是兩條:投得準不準,和有沒有錢。第一個是指專業研究人員的多少,投資真正的功力在于研究團隊的實力;第二個說的是募資的能力。每一個基金都有生命周期。現在厲害的基金,不意味著以后也很厲害,關鍵是看能不能繼續募集到資金。投資人非常現實,你需要將你的成績展示出來,才能讓投資人繼續相信你。
對于基金,募資能力和投資能力同等重要。現在大多數人關注投資情況,卻很少有人關注募資情況。建議大家在評判一個基金的好壞時,不光是看投資能力,募資能力也要看。比如年限為7年的基金運作了3年后,再投給你時,只剩下4年。而恰好當你的公司準備上市時,基金的年限到期了,所以投資者就不得不面臨兩種選擇,一是關門清算,二是轉給下一期基金。兩者都有一定的風險,若轉給下一期基金,你企業的股權結構會發生變化,這意味著你可能在證監會排隊上市等了3、4年后,突然要撤回來再重新排隊。若關門清算,這個基金的生命周期就結束了,你可能因此受到很大的牽連。所以大家在選擇投資時,一定要清楚這個基金的年限,清楚這個基金是否能維持你的企業運轉。有些實力雄厚的投資機構不同擔心這一點,它們的募資能力很強,可以借用后期的錢繼續維持前期投資。

二、投后反思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投后管理。今天很多人只管投資,很少考慮投后。當你們的企業發展壯大后,你會投與企業產業鏈相關的項目,那么投了之后該怎么管理?投后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例如起初投多大比例、收購時該收多少比例以及如何管理項目,這些都是非常有講究的。有時,投后管理比投資過程更有價值。
比如你現在是一個股東,投了一家企業5%的股份,突然這家公司的管理出現問題,你想插手管理,但人家不同意。因為你只有5%的股份,沒有權利管理公司的運營。如果你將股權提升至51%,有完全控制的權利,但人家仍是做自己的事,因為公司是你的,不關他的事。這是我們在投資比例分配上所面臨的問題。好的公司不需要任何管理,差的公司不愿意做任何管理。
在投資上,投資比例的選擇是非常有竅門的。投資比例的分配不是隨隨便便商量而定,究竟需不需要控股,根據實際情況而定,同時還要有戰略眼光。
在早期,不要融資過多,也不要急于比估值。假設現在有三家基金,一家基金有名、一家基金有錢、一家基金估值是前兩家的兩倍。你們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估值最高的一家基金,但在后面就會受到很大影響,表面上你的估值很高,但并沒有使你得到真正的幫助。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基金公司,他們的投資人都是非常專業,受過良好培訓的。因為好的投資者真正想幫企業壯大,他們不會過于在意當前的利益得失。
現在大家都在講獨角獸公司,獨角獸公司雖然估值高,越高的估值挑戰也越大。大家在開始融資的時候,希望更高的估值會帶來更多的融資,但等融到后期投資人也很現實,他們會考慮你值不值得再投,所以越往后實際上越難。什么時候開始過上好日子?當企業走向資本市場,融資由資本市場買單時,這時候估值才是最核心要素。大家在融資的時候要謹慎對待,很多時候高估值是沒有太大意義的。
投后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第一是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投資風險。當你投資完一個公司,進去再看看。如果這個公司不好,你就需要給自己定些規則,以后不再投這一類公司。大家應該在投后管理中學習,以后再遇到這種陷阱,就可以避免了。第二是尋找投資真正好公司的機會。
我們再談談投后時間的分配。假設你投了10個項目,其中有一個最好、兩個其次,兩個快垮了,其他的都死掉了。大家會怎么分配時間?大家的時間非常有限,我們應該將80%的時間放在投得最好的公司上,瀕死的項目就直接放手不必救。
大家或許會有顧慮,最好的公司不只我一個投資人,創始人也不只一個,該怎么辦?這時候就看投資者自身的能力,怎么去幫助最好的公司。真正好的公司平時不需要插手,而是在它需要幫助的時候,我再去幫一把。任何公司都有缺錢的時候,因為它需要不斷拓展新項目,需要更多的資金。所以投資者要有足夠的耐心,等到好公司需要錢的時機再行動。這樣的機會一定會出現的,只要大家有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