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騰長江三班深夜食堂 | 愛鮮蜂張贏:小便利店里的大學問 | Chuang Class
發布時間:2017-07-06 16:15 閱讀次數:25301
活動時間
2017年06月29日 09:00
活動地點
北京
2014年5月,專注于社區生鮮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愛鮮蜂正式上線。掌上便利店,意味著能夠方便、快速的獲得想要的品。曾經的生鮮O2O場景,大多是消費者看到廣告后下單,第二天才能到貨,然而此時的消費欲望已經淡去,這種消費體驗很難讓用戶感到貼心。愛鮮蜂看好的正是這樣的痛點場景。

愛鮮蜂創始人兼CEO、青騰長江三班學員 張贏
2014年5月,專注于社區生鮮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愛鮮蜂正式上線。掌上便利店,意味著能夠方便、快速的獲得想要的品。曾經的生鮮O2O場景,大多是消費者看到廣告后下單,第二天才能到貨,然而此時的消費欲望已經淡去,這種消費體驗很難讓用戶感到貼心。愛鮮蜂看好的正是這樣的痛點場景。
今天,人們已經將“掌上便利店”等同于“愛鮮蜂”。“鮮”代表新鮮;“蜂”代表速度快和人員多,配送人員像蜜蜂一樣圍在消費者身邊,即時為他們提供新鮮商品。愛鮮蜂與社區小店線下建立合作,通過他們進行生鮮和生活急需品的配送工作,以達到30分鐘送達的目的。
愛鮮蜂創始人兼CEO張贏是創創學員(青騰長江三班)。在7月1日的青騰長江三班第二模塊上,張贏邀請全班同學走進愛鮮蜂,深度剖析愛鮮蜂的商業邏輯,分享創業過程中遇到過的坑,發現供應鏈管理的大智慧。
本文根據張贏現場分享整理而成,閱讀本文大約需要4分鐘
雛形:將小店像服務器一樣連接起來
創業之前,我在美國IBM做供應鏈,回國后我賣鴨脖子賣了兩年,當時因為沒有錢,沒法開直營店,我有貨,但是沒有很好的銷售渠道。我當時就想,開社區店可不可以?這其實跟我原來在IBM做的事很像,我們的服務器就像一個個小店,無數個服務器接在一起,就把整個網絡打通了,我們的交易成本就能降到最低。
反過來講,小店也像一個個的服務器,把它們連接起來就可以把這一條通路打通。我們當時用哈哈鏡敲開了小店的門。我的鹵味是新鮮的,可以保質七天,你賣不賣?前兩個星期,賣不出去的貨我給你退。第三周現款現結,你干不干?很多小店干了。因為他們發現這是黏住顧客很重要的方式,他們把鴨脖子放在貨店的最后一排,然后顧客會走到最后面去買。這樣顧客走出來的時候,他還會拿一點別的東西,這就成為他黏住顧客的一個方式,非常不錯,這就是愛鮮蜂的商業模式的雛形。

分享現場
創立:構建全渠道新型銷售通路
愛鮮蜂實際上是一個移動端生鮮30分鐘社區經濟。創立愛鮮蜂的節點很重要,2014年的時候,經歷過千團大戰和滴滴、快的的血戰,大家移動支付的意識已經培養出來了。大家的手機移動端已經普及了,智能手機在2012年底到2014年初是發展的高峰期間,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意識的培養,就沒有這么多創業公司活下來,所以運氣也是蠻好的。
愛鮮蜂的團隊是非常重的一支團隊,不是說我們需要多么強大的智力、人力,而是需要重資產的投入。我們要供應商把貨送到我們的大倉,然后再把貨送到分倉,分倉送到小店日配,最后才是小店接到顧客訂單之后,在30分鐘內把貨送到用戶的身邊。
整體來說,愛鮮蜂的模式是,供應鏈、物流、線上運營、線下運營(地推)、技術,這五大部門缺一不可。美團的話不做前端的供應鏈,京東沒有小店,不需要通過地推去管這種小店,但是我們包括了整個供應鏈的全流程,所以我們比他們都重。
有五個部門需要組建,對于一個創業公司來說,稍微不注意就垮掉了。但好處是什么呢?就是我們能重塑社區零售業務模式,幫助傳統社區店升級,形成線上線下無縫連接,為消費者提供品質生活服務。當時投資人投的邏輯很簡單,你這是一個全閉環,我們非常喜歡。

青騰三班學員參觀愛鮮蜂便利店
耕耘: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
第一個坑,對商業本質的認識。
我們一開始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商業模式,只知道我們很成功地實現了線上下單,線下送貨。有人定義我們是生鮮電商,有人定義我們是眾包物流。
實際上,我們的商業本質是“30分鐘掌上便利店”,重點是落在“便利店”上面。我們的收入主要來自于B端供應鏈鋪貨和C端傭金提成。只有認識到了這個商業本質,才能明白我們不是互聯網公司, 我們不能承受互聯網公司的人力和運營成本, 我們是彎下腰撿鋼镚的零售生意。
第二個坑,對發展節奏的把控。
只有認識到商業本質, 才能控制發展節奏。便利店是區域擴張的生意, 不是全國開花的生意,因為你的供應鏈必須要有積累,只能在一個區域內打透后再擴張。所以愛鮮蜂之前采取了收縮戰略,因為產業鏈太重了,攤子鋪得太大,成本就會很高,只能壯士斷臂。收縮是不會影響業務數據的,當你聚焦到一些重點城市之后,你的GMV看起來會有一個初步的下降,但很快業務數據就會上升。這就是聚焦的力量
第三個坑,與投資人的溝通。
愛鮮蜂有8大股東,怎么能讓他們迅速達成一致?信息的同步十分重要。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、外部投資人的要求,一定要盡快同步給老股東,在不一致的時候要迅速召開緊急董事會,形成統一決策,溝通原則定好,公司存活第一,公司發展第一。
跟投資人的溝通,一開始的時候就要開門見山,沒有時間給你猶豫。你猶豫的話就會發現,你的現金流會越來越枯竭,而且你的人力成本也在越來越高。所以跟投資人一定要真誠溝通、充分溝通、及時溝通,期望值管理也非常重要。
第四個坑,牛人的培養。
無論你過去是來自百度、京東還是全家,最重要的是超強執行力和數據說話。我們引入每一個中層都萬分小心,必須自己親自面試, 另外注重內部提拔。團隊不用高大上,能想,能跑,能控制成本最重要。
我們是零售行業,強調執行,只要你按照標準來,按照流程來,不出錯,強執行,我們不會差到哪里去的。我們是靠紀律,靠打仗的,必須保證公平。如果一個外面來的VP一來就是5萬,我從一開始就跟著你干,現在卻只有兩萬,這就是不公平的。
所以,我們現在重新把一幫兄弟叫回來的時候,沒有遇到大的阻力,大家選擇相信我,愿意跟著我再干一把。所以,我對大家的建議是,對于我們人力成本密集型的企業,忠誠很重要,盡量從內部提拔人才晉升。
第五個坑,成本的控制。
現在回頭看,愛鮮蜂的物流過早地進入了正規化階段,我們的北京大倉有8000平米,每個月成本50萬。同時,市場投入太高,而且全國開花。
但是,我們的本質是掌上便利店,在這里有一個小店的篩選機制,只有坪效高、商品全、服務好的小店,才能在愛鮮蜂的機制里面成熟。但我們有段時間把大量的錢砸到了無效的小店上,全國當時有1萬家小店,真正符合我們標準的只有5000家左右。但是我們在1萬多家小店上砸錢,每天給他們引流,他們的服務卻并沒有跟上,這個是很燒錢的。
第六個坑,核心競爭力。
我認為核心競爭力不是你的訂單量、增長率,或者你能送多快,而是服務的質量。如果顧客投訴說:你的小店東西怎么老是有爛的?那就證明這個服務是不到位的,因為我們是生鮮超市,是零售行業,商品質量是非常大的痛點。
所以,我花了三年時間跟小店一起做了三件事情:第一件事情,做好零售陳列,比如說,要規范地把我們的貨放到冰箱里面。第二件事情,確保準時送貨,即30分鐘送達。第三件事情,自主訂貨,確保送出貨品的質量。通過這個過程,我們讓社區小店更專業、更規范,也實現了小店與愛鮮蜂的共同成長。
愛鮮蜂的核心競爭力,或者說門檻應該是商品和服務,我們的管理團隊80%的時間都應該花在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上。在商業競爭中,大家認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,你的精力就應該放在什么地方。
說到底,我認為零售的本質是聚焦商品和服務,成本和效率。聯盟不能把小店當成一種工具來管,要跟他談品牌的戰略合作,只有這樣,才能在這個日漸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分得一杯羹。
5月,愛鮮蜂北京已經盈利。“未來會繼續努力為用戶和小店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,我們是彎下腰撿鋼镚的好生意。我們愛鮮蜂,愛生活。”張贏說。

分享現場